白手起家创业 扬州民企参与“翼龙”Ⅱ制造
李俊
“翼龙”Ⅱ
今年的国庆节,对于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10月1日,央视财经播出的《致敬改革开放40年》十一特别节目中,航空工业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是节目嘉宾,他手持“翼龙”Ⅱ模型上台。这款网红飞机身长11米,翼展20米,最大航速达370公里/小时,可挂载10枚各型激光、GPS制导对地攻击导弹,战力强悍。而这样的无人机,其强健的体魄就来自扬州“新扬科技”的制造。
展翅高飞的“翼龙”Ⅱ挥洒着李俊无尽的豪情。10多年前,70后李俊还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多年后,他一手创立的公司已成为科技新锐,并进入航空航天领域,跻身于中国科技星空里最亮眼的一抹星群。
“铁饭碗”没了
却找到了创业的方向
1993年,刚刚20岁出头的李俊,从南通一家中专院校纺织染料专业毕业后,进入了扬州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工作。李俊回忆,一进厂就是技术骨干的他,为了提高技能,还在休息时间阅读化学机械类的书籍。
当时,李俊的父亲在邗江方巷一家校办工厂担任负责人,“工厂主要生产玻璃钢产品,产品销售渠道不多,每年销售额仅有几千元。”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李俊敏锐地感觉到纺织行业对于染布容器的需求量很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州一家合资的纺织企业要建新厂,李俊凭借几年来自己积累的化学机械和玻璃钢相关知识,自己竟然鼓捣出了一个样品,被这家企业采购部门拍板订下了,“这一单就赚了3万多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进入了住房分配货币化阶段,购买商品房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热点。“那时候扬州商品房屋顶上的玻璃钢水箱大多是盐城产的。”李俊回忆,当时自己一有时间就琢磨这些玻璃钢水箱里的门道,很快就打开了一片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国有、集体企业开始实施“减员增效”,当时不到25岁的李俊下岗,只能自谋发展。思来想去,李俊发现不少城市都在进行电网改造,而这正需要大量玻璃钢电缆保护管。
与家人和女友商量好后,李俊决定把准备结婚的10万元全部拿出来,于2002年创办了江苏新扬电力器材有限公司。经过调查,李俊发现扬州的企业大多只能生产玻璃钢容器,于是他以客户名义拜访了一家杭州企业。凭着这家企业的产品说明书和介绍手册,李俊决定自己带团队研发。
李俊说,由于公司没有钱买设备,他们只能发挥聪明才智,用一些土办法代替。“我们和专家技术人员研究进口设备,白天测试,晚上开会讨论攻关。”李俊回忆,经过连续3年的不断实验和数百次的失败,新扬科技终于制造出了自己的生产线,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顺利拿到了产品专利。
意识超前
把握机会打入国外市场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李俊把销售目光放到了供电系统竞争较少的贵州省。不过几年的时间,公司的玻璃钢电缆保护管已经年产达100万米。但随着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李俊又将目光转向了技术含量更高的高压玻璃钢输油管道领域。
耐腐蚀的玻璃钢是制作石油管道的首选产品,但普通玻璃钢的压力等级最大只有5兆帕,远远不能满足石油管道的需求,特别是玻璃钢管道接口螺纹受温度影响较大,高温转常温后螺纹易变形、管道难以对接。国际上只有美国一家企业生产,价格贵得惊人。
凭借着在玻璃钢行业的人脉关系,新扬先后引进了刘钢等多位博士,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和预浸料等新材料项目研发。
经过1年多的努力,他们采用自己的专利技术,成功生产出了高承压玻璃钢输油管道,困扰国内企业多年的科技难题终于被攻破。
在国内市场上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李俊迅速将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2007年,在由科技部主办、乌鲁木齐高新区承办的展会上,李俊了解到中亚国家蕴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资源等。“其中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地区对玻璃钢高压管的年需求量就已经超过新扬公司当年生产量的10倍。”
李俊决定把产品卖到哈萨克斯坦去。他组织人员制定方案,凭借其高压玻璃钢输油管道的优异性能及充足的准备,新扬公司迅速打开了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在此基础上,新扬公司再接再厉,在科威特等国家也打开了市场,2007年,国际贸易额就一举达到公司年销售额的30%。
重视人才
吸引了众多专家合作
再次尝到知识的甜头,李俊先后与南京玻璃钢纤维研究设计院、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江苏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联系,把高压玻璃钢输油管道生产线设备顺利拿下。2007年,李俊成立了“玻璃钢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今该中心已经升级为省级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短短几年的时间,新扬公司已成为人才“聚宝盆”,吸引了众多专家合作。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除了重视科研,也在于我们对于人才的吸引和培育。”李俊给出了答案,“经营”人才的高境界是“经营”人心,要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对公司培育、引进的每一位技术人才都高度重视。对新进来的硕士以上研究人员,除工资以外,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解除新进人员后顾之忧;人才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后,根据销售额给予一定比例奖励;设立科技创新奖,每年每个项目都对在技术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以此调动科技人员的研发热情。“而且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扬州市有很多人才配套政策,这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是支撑我们新扬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眼光独到
布局军民融合新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军民融合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李俊又有了新的目标——航天航空。
当时,总公司的资金压力其实很紧张,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产业,投资巨大,一旦失败,后果不敢想象。李俊力排众议,再次出发。
“在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专家王桂英合作研发新型材料管道的过程中,我捕捉到航空航天产业的巨大商机,急切需要转型发展。”李俊表示,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对接,成功引进哈工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赫晓东团队,开展“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极大提升了企业产品档次,拓展了企业“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先后获得了省“双创团队”等一系列支持,累计为企业争取了近3000万元发展资金。现在,该项目已成功研制并实现产业化,推动企业年产值达3亿元,公司目前已启动上市进程。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逐步从单一的民品生产型企业发展成军民融合典范企业。如今,公司已成功进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2016年,李俊参加了北京军民融合展并专题汇报了公司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项目;2017年,公司生产的翼展20.5m的翼龙II大型查打一体化军用无人机已交付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并首飞成功进入批产阶段,这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承担整个飞机机体结构的制造。(孙炎 邱凌)
【人物点评】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今天,中国科技由“跟跑”到“并跑”,甚至开始“领跑”,我们骑着“蛟龙”探深海,登上“神舟”揽九天、戴上“天眼”观宇宙……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起点,回望40年,一代代科学工作者无问西东、潜心攻关;心怀家国、鞠躬尽瘁,用满腔热血浇筑华夏的强盛之基和进步之魂。
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扬州力量从未缺席,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急先锋,也是中国科技星空里最亮眼的一抹星群。
首页推荐
热门推荐
图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