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健康

立冬时节 养生竟然是从美滋滋的“睡懒觉”开始

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1-28 19:06:56

   今天13时38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起“冬藏”,除了表示要藏五谷杂粮来过冬,都还藏啥?正式进入冬季之后,人体又改如何顺应时令,正确养生呢?通过今天小编的普及,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比如对于起床困难户的小编来说,从今天起,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晚起了。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饮食、运动的等等。总之,关于立冬养生的应有尽有,就等你们各取所需了。

  闲话不多说,附赠养生歌一首: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养生歌

  立冬养阴阳气藏,早睡晚起待太阳。

  沐浴阳光太极拳,力求宁静除忧烦。

  保暖防寒起居常,烹食牛羊滋阴阳。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大节气,它不仅是寒风乍起的季节,在古代也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对“立冬”的理解,还不能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确切地说,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而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补,除了进补,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还有哪些习俗呢?

  立冬养生,从“睡懒觉”开始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经文精辟地论述了从立冬开始的精神调养、起居调养和饮食调养的具体方法。它告诉我们,冬天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意思是说人的心理活动要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能够得以潜藏。

  起居调养方面要做到“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说,寒冷的时候,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因为在立冬时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又会导致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而人体的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饮食调养方面

  饮食调养方面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养生古训,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原则。元代《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初冬季节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季,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本着人体的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护,中年重调理,老年重保身,耋耄重延寿,故“冬令进补”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万不可盲目“进补”。

  另外,立冬养生要开始注意固肾了,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由此可见,冬季养肾对于健康之重要。

  冬季锻炼仍不可少

  初冬的立冬时节固肾的方法首要是坚持体育锻炼。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其次可以使用一些立冬养生窍门: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另外冬天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所以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宜进行“日光浴”,以助肾中阳气升发;注意背部保暖,着件棉毛背心,以保肾阳等等,都是一些立冬巧养生的好方法。

  立冬食俗

  一、立冬吃饺子

  立冬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关于立冬吃饺子还有一个典故。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在路上见许多百姓由于天冷耳朵都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然后捞出来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样的面皮里再下锅煮,那个形状和耳朵一样,包着这些馅料的就是饺子。所以立冬吃饺子老人们也称“安耳朵”,更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季节之交。故要在立冬吃饺子。

  二、除了吃饺子,还有其他习俗

  立冬习俗以食为重,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之说,也就是立冬进补,自古传承至今。一来立冬后天气很快转冷,立冬进补即以各种食物为主,增加体内能量,以此御寒。二来劳作一年的人们,身体较为疲惫,立冬这天置办一些美食,可犒赏家人一年来的辛苦,补补身子。

  “立冬吃饺子”之说元明清史籍中未见记载,据传是民国时期才有的。清代多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像样的饭菜或吃些时令美食,故清代《京都风俗志》载:“十一月立冬日,或有食荞麦等物,谓能益人。”《燕京岁时记》描述了立冬吃栗子、白薯、萨其马、芙蓉糕、冰糖葫芦、温朴(即榅桲,果品名)等物。《京城琐记》则称:“立冬日,合家而聚,以盛食补之。”普通人家多以面食为主,外带几个可口的炒菜,而大户和讲究的人家吃火锅是立冬之食俗。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寒冷。此外立冬时还讲究吃黄米炸糕,其色泽金黄,外皮焦脆,黏软耐嚼,馅细腻甜润,热食暖胃,具有益阴、补虚、润肺之功效。

  立冬习俗

  农历十月,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

  一、迎冬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二、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三、立冬之时老北京还有“储菜”之俗

 

  早年间冬季蔬菜的品种极少,所以多在立冬前后储存一些蔬菜,以备过冬。这冬储菜以大白菜为主,外加萝卜、倭瓜、土豆、冬瓜、大葱等,每家少则存上二三百斤,人口多的甚至存有上千斤。那时节,每天一大早儿就有人到菜市上排队买大白菜,还有大户人家雇马车、驴车到郊外采购大白菜的,一时间人来车往好不热闹,成为初冬时节京城一景。新买的大白菜一般要先放在朝阳的地方晾几天,然后再整齐地码放在房檐下,苫好草帘子。要是院子里宽敞,还可以挖个菜窖,那样储藏的效果更好。(综合来源:成都晚报、北京日报、浙江在线)

关于本站 | 招聘信息 | 网址导航 | 免责申明 | 意见反馈 | 投资者关系

本站郑重声明:华商在线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其原创性、真实性请自行核实,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华商在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号

本站常年法律服务:北京市智舟律师事务所

投稿邮箱:huashangzx@126.com

Copyright©华商在线 北京华商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