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现能力减弱 网红电商还能火多久
1月22日,作为一家孵化出很多网红的新三板公司,“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发布公告称拟申请从新三板摘牌。近年来,网红经济大热,一批网红电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孵化出网红张大奕的平台,如涵控股当年登陆新三板时备受关注,更是获得了各路资本的竞相追逐。网红电商成为市场的新宠儿,也成为企业重要的掘金地。然而随着热度退去,企业也正在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网红变现能力减弱、网红维护及流失风险的挑战,网红电商是否还能在资本市场顺利前行仍待观察。
欲摘牌新三板
对于摘牌原因,公告中并未明说,只解释为“根据公司未来发展及战略规划需要”。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向如涵控股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如涵控股旗下网红销售的主要商品为服装、化妆品等,目前该公司主要网红张大奕微博粉丝数为581万,而淘宝店铺粉丝为721.4万,该淘宝店铺销量最高的商品有近5000人付款,在淘宝店铺中销量较高。公开资料显示,如涵控股是一家以“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模式发展的网红孵化公司,主要盈利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打造网红从而实现商业变现,故网红提供的流量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网红经济大热,一些传统的电子商务服装品牌纷纷加入“网红电商”、“网红经纪”大军中,竞争日益激烈。如涵控股当年以“网红第一电商”的身份登陆新三板时备受关注,更是获资本青睐。2014年11月,如涵控股获得赛富亚洲的A轮融资;2015年10月,如涵控股获得君联资本领投、赛富亚洲跟投的B轮融资;2016年,如涵控股募资4.3亿元。其中,阿里巴巴以96.43元/股的价格,耗资3亿元认购311.11万股,获得如涵控股9.58%的股份。
业绩滑坡
“成也网红,败也网红”,随着热潮退去,网红变现能力减弱,过度依赖网红的电商难免陷入亏损困境。从如涵控股发布的2017半年报来看,对网红依赖度重直接导致如涵控股营销费用高涨,进而陷入亏损困境。公告显示,如涵控股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532万元,净利同比下滑287.64%。2016年同期亏损395.19万元。
另外,线上服装类业务销售占比较高也成为如涵控股亏损的重要原因。2017年上半年,如涵控股服装销售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7.23%,而服装类业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即由于秋冬季服饰相比春夏季服饰普遍品类多、单价高,秋冬装在整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般均呈现下半年高而上半年低的态势。
而从公告来看,大奕电商(如涵控股持股比例为51%)成为如涵控股营收的主要来源。2016年如涵控股年营收4.45亿元,大奕电商营收则为2.28亿元。2017年上半年,大奕电商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净利润1819.2万元。目前如涵控股主要依赖网红微博粉丝数量增长,但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张大奕等网红微博粉丝数量增长速度已经放慢,随着网红数量的增多,吸引粉丝变得越来越难。
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认为,企业前期孵化网红采用人海战术,培养了大量网红,但是后期真正能够通过大量粉丝实现的网红并不多,企业在后期应该调整用人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
前路未知
处于网红经济大热的风口,如涵控股在此前收获了巨大收益,同时也面临挑战。2016年上半年,如涵控股同样面临亏损,而今年给出的理由和2016年如涵半年报中的原因分析基本如出一辙。随着行业热度逐渐减退,目前许多企业都正在面临网红变现能力减弱、网红维护及流失风险以及网红孵化偶然性的挑战。
艾瑞与新浪微博在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网红粉丝总人数在原有的庞大基础上继续增加,达到4.7亿人,环比增长20.6%。虽然网红人数与粉丝规模双双增长,网红经济变现空间进一步扩大,但现实并没有那么乐观。经历了2016年的疯狂生长,2017年开始直播进入洗牌期,大批中小型直播平台面临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伴随直播生长出来的经纪公司也在谋求转型或者直接解散。
马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红电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个文化现象,火了一段时间一定会发生变化。网红经济本身就是快餐文化,如果没有更多新意,是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的,这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考验。另外,网红自由度较高,如果平台给不到网红需要的东西,IP就会流失。“做生意从本质上讲还是要从产品入手,产品本身质量过硬,后续才有消费者买单。这不是做一次性消费,需要不断的回头客,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创新和质量保证,企业是做不长久的。”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鲁佳乐
首页推荐
热门推荐
图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