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际

中国只有三四个城市有资格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人!

来源:一席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23 21:39:23

   原标题:中国只有三四个城市有资格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人!

  作者:龙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始人。

  那天晚上我就问自己是不是发现了中国的秘密?我们发现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是说有一万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2000-2010在流失。

  虽然我研究城市,但是我个人是一个资深的户外爱好者。诸位应该知道中国有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我曾经从怒江翻越碧罗雪山到达澜沧江,用了三天,在帐篷里住了两晚。媒体之前曾多次报道怒江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水电开发的峡谷。

  在我那次去徒步起点之前,经过了这样一个地名:知子罗。知子罗在怒江峡谷上面大概得有一公里。你想,垂直的一公里而不是平面的一公里,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知子罗这个城市我觉得本身也是个bug,因为它现在差不多是一个废城。

  

 

  资料图

  为什么是废城呢?大概40多年前的时候有专家来预言,说这个地方要发生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当地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把所有人都迁走了,最后就变成一个废城、一个空城。

  知子罗和它所在的怒江峡谷我个人非常推荐诸位将它作为冬天过年游览的一个路线。到达怒江峡谷非常漫长,首先要坐飞机到昆明,再坐一晚上的卧铺车到六库,到达六库之后还要坐班车到知子罗,再到丙中洛附近,再开始翻越碧罗雪山。

  知子罗原来一个人都没有,政府说所有人都得走,很危险。但后来慢慢地有一小部分人开始回来了,并不是太多,相比原来的居民还是非常有限的。当然现在有越来越多游客去知子罗。诸位如果在网上搜索,能够看到很多人拍的照片。这些照片还是非常壮美,有秀美的山川,有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当年的痕迹,还有教堂。

  

 

  很多人到青海湖旅游的时候应该都看到过这个地方。这是原子城。

  

 

  原来因为我们在那儿搞原子弹,现在没有人了。当年有很多人在原子城工作。

  今天我将主要讨论人口变少的这类城市,基本上对应收缩城市。

  这张图是2013年我在英国作访问学者的时候做的,是用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做的。

  

 

  资料图

  之前已经公布出来的数据都是在城市的尺度或者是在县这样的尺度,我们突然发现国家统计局竟然把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尺度上的人口资料都放在了他们的网站上面。

  当然除了“五普”还有2010年的“六普”。

  

 

  资料图

  我想他把这个资料放在上面时,不会想到有心人竟然做了这样的一个工作。我们一一地把每个地区的表格放在Excel里面,同时再把每一行Excel里面的地址,比如说北京市朝阳区国贸街道办事处在百度上来搜。搜到国贸街道办事处的经纬度,我们就在图上点一下。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呢?有5万多个。所以诸位不难想象我在英格兰那天晚上做的事,是做了5万次Ctrl+C、Ctrl+V,然后再粘到百度地图上面搜索每个地名的经纬度。

  当然,我们做的是一件稍微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和合作者吴康与王江浩博士用了大(新)数据抓取、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将这些繁冗的工作自动化。当然刚才那两张图都是非常容易让我们来认识,能够看到胡焕庸线,东部的城市人口密度很多,西部相比几乎很少人。

  当我们把两张图做了一次对比,那天晚上我就问自己是不是发现了中国的秘密?我们发现的结果是什么——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是说有一万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2000-2010在流失。

  

 

  资料图

  什么是街道办事处呢?只有在我们设市的城市才有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单元。也就是说我们人口变少的地方不光是农村,比如说空心村,还有我们广大的空心街道办事处。

  之后我们将中国行政意义上的六百多个城市的市区范围再叠加到刚才那张图上。我们发现中国广大城市中,在2000年到2010年间有180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

  

 

  资料图

  在我们大规模关注收缩城市这一主题之前,收缩城市在国内还很少有报道。这是这些城市,在座的朋友可以一一地看一下,如果您不是来自北京,看一下有没有您的城市。字越大并不是表示这个城市的人口越多,而是表示这个城市2000-2010人口流失的比例越高。

  

 

  比如说最中间的是吕梁,山西的,原来以矿产资源为主。还有暑假的时候很多人爱好的呼伦贝尔,定西、根河等等一些城市。

  诸位如果能够找到的话,可能你要重新地来做一些评估。什么评估呢?回过头来看看你们城市的报纸,有没有客观地报道这个城市人口在变少。

  在发现180个收缩城市的第二天晚上我又睡不着了。我就琢磨,为什么是我们发现它们而不是前辈们。因为你想我是2013年做的图,那时候过了“六普”已经三年了。

  我们规避了中国经常变化的市(辖)区边界这一问题,我们用的是2012年的中国各个城市的行政意义上的市区边界,我们再看每个市区边界内2010年有多少人,2000年有多少人。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一些市区范围变化造成的不可对比性。

  后来我也经常遇到一些市长、规划局长和统计部门的同志,我说你们城市人口在变少,有人会说小龙,你说的是不对的,2010年的时候我们统计的是常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统计口径不一样。

  或者也有人说市区的范围变化了,不具备可比性。诸位知道北京市区的边界原来是不包括密云不包括延庆,因为它们是县。当然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县级市并到旁边的地级市。这就会造成我们城市的市区边界频繁在变。

  经过这些对话,我的观点是,如果反驳一件事情,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刚才说的是五普和六普,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六普离开我们都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这个数据是不是稍微有点过时?

  刚好最近我的合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吴康教授用最近的一些统计资料,经过一些技术的处理,也发现2007-2016年间中国有80个收缩的城市。

  

 

  吴康(2017):利用2007-2016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发现的收缩城市地图

  无论是刚才看到的2000-2010的180个收缩城市,还是2007-2016的80个收缩城市,这些城市都可以分成什么类别呢?

  第一种是结构性危机收缩类型。比如,原来伊春这样的城市有很多人靠林业来发展就业,现在没有了。

  

 

  黑龙江伊春陈荣辉/ 摄

  包括义乌也是这样的。你们可能吃惊为什么有义乌,这是我们的合作者做的发现。原来有很多的工厂企业,现在因为上一轮国际经济危机和产业升级影响,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当然我们还有大城市周边城市的收缩,比如说北京周边的三河、高碑店,成都周边的都江堰等。

  当然还有很多欠发达的县级市,还有很多边境城市,比如说额尔古纳,还有哈密、根河。

  当然还有好多数据调整型的收缩,比如说晋江、景德镇。什么叫数据调整型呢,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的词汇,就是说我们统计的数据不太一致,但是最终发现它还是应该属于收缩城市。非常华丽的一个词汇给了这样一类收缩的城市。

  当然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只有我们国家才有收缩的城市。后来我们发现国际上有很多学者也在关注收缩城市,并有很多报道,比如这个。

  

 

  Oswalt,P. (Ed.). (2006). Atlas of shrinking cities:... imRahmen des ProjektsSchrumpfendeStädte,einesInitiativprojekts der Kulturstiftungdes Bundes... HatjeCantz.

  从1950年到2000年这过去的50年,比我们“五普”要早50年,他们把全球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都做了一些梳理,发现西欧、北美有很多5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在流失。

  中国总体上人口是在增长,但是也能够看到一些蓝色,蓝色表示人口的收缩。相当于在六十多年前我们有个别城市的人口就在减少。

  这是我们最新的初步研究发现,一周之前我们做了一张这样的图。我们收集了全球的夜光影像资料,夜光的影像表示晚上有卫星拍摄我们整个人类所在的地球。我们对比了2000年到2012年的夜光影像,合成了这张图,蓝色代表夜光亮度降低了,红色代表增强了。

  

 

  2000-2012全球夜光影像变化显示

  一般也有学者来研究,证明亮度越高这个地方GDP相应也越高、人口越多,或者说能源消费的数量越高等。本图并不能说我们直接用这种数据识别收缩城市,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看一下中国在过去的十多年,或者是全球的灯光亮度的变化是一个什么态势。在直接亮度对比之前,我们做了较为复杂的亮度矫正工作,以保证两个时期的夜光影像具有可比性。

  我们发现中国并不是最严重的,同样的,西欧、北美和韩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灯光亮度也发生了显著下降。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说蓝色所对应的灯光亮度下降就肯定是人口在变少,但至少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在变少。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种照明的改变,比如说原来灯火辉煌的工厂后来我们改成先进的制造业,晚上不需要这么亮堂,但经济产值在增加。不过对于这类,就业人口的密度也是下降的。

  这是中国和周边。

  

 

  2010-2012:中国及周边地区夜光影像

  当然最近三年我们也做了一些判断,就是即便是没有人口普查的若干年,从2013年到2016年,我们发现也有大片的国土的夜光亮度在下降。

  

 

  2013-2016:部分中国地区夜光影像

  很多也是分布在城市地区。所以我们现在初步想,如果三年之后我们有新的人口普查再出来,可能会发现更严重的收缩城市问题。

  现在一些大城市都在说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人,但是我认为,中国只有三四个城市有这样的资格说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人。人多是它的后发优势。我们看看现在的河南省和四川省,原来都是人口大省,如今他们的中心城市体现了一定的后发优势。

  收缩城市是不是我们中国城市化的另外一面?我们一直在说扩张的城市、增长的经济、逐步增长的人口,那我们收缩的城市呢?

  

 

  黑龙江伊春陈荣辉/ 摄

  之所以今天在一席我选这样的主题,选择收缩城市,是希望和诸位有一个分享,让更多的老百姓有这样的意识,更多的城市官员和统计部门的职员认识到这一问题,这样以后就少排斥这一态势了。

  要说到收缩城市,国外也有,中国收缩城市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独特气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的收缩城市数量大,180多个;分布广,东中西部都有,并不是集聚在某一个地方。

  

 

  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陈荣辉/ 摄

  我们的收缩程度没有那么高,不是说一场灾难、一个地质灾害,像刚才说的知子罗那样人都走了。我们的收缩城市人口一般都少于10%的人口流失。

  中国收缩城市还有一个悖论:人口在变少,但它的经济在上行,就是GDP还在增长,同时它的土地在扩张。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收缩城市当前这个阶段的一个悖论,你想人少了,土地在不断地扩张。比如我现在站着的红地毯,原来有5个人,后来人少了变成3个人,但是红地毯却变大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所以说我们从研究上提出一个假设:是不是可以把收缩城市分成不同的阶段。因为从城市生命周期的理论来讲,城市是从无到有,慢慢地繁荣,到达顶峰,开始衰落,然后重生或者彻底没落。其实衰落也是必然的,或者说一部分城市是必然的。

  

 

  资料图

  所以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认识中国的收缩城市,比如人口在变少,有一些城市我们认为人口开始变少的时候GDP还在增长、土地还在扩张,当然再过一个阶段可能经济开始下行。

  我们认为最后的一个阶段可能就是空间品质开始下降。什么意思呢,我们走出剧场来到北京的街道上面,我们所看到的空间是什么样子、空间的品质怎么样、好不好看,或者说有没有破败或者混乱的痕迹,类似于说人好不好看一样。

  一个收缩城市如果它的公共空间的品质都开始发生衰败,老百姓的心里可能也会感觉到颓废,我们说这可能是收缩城市的比较靠后的发展阶段。

  

 

  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陈荣辉/ 摄

  首先我们说齐齐哈尔这样的城市。齐齐哈尔是东北的一个城市,它的人口才开始变少,但是经济现在还在上行——当然这是统计年鉴上面这么说,市政府的网站也是这么说的,某度也是这么说。

  

 

  资料图

  这是澎湃新闻的陈荣辉老师拍摄的齐齐哈尔公共空间的一些照片,我非常喜欢这一组照片。这是在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拍摄的,一个人口在变少的城市。

  

 

  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陈荣辉/ 摄

  

 

  2017年3月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陈荣辉/ 摄

  第二类城市是属于人口在变少,经济也开始下滑。这个在中国收缩城市中算是很“难得”。这类城市开始承认GDP已经开始下降,比如说伊春这样的城市。

  

 

  资料图

  我去过几次伊春,这里展示的是我自创的一种摄影方式。我虽然没有陈荣辉老师拍摄得那么好,但是我是搞量化的科学研究的啊,所以我规定我到收缩城市来做调研,每张照片固定曝光10秒钟,不多不少。

  很多在座的听众可能会说大白天的10秒钟就过曝了,变成白的。我特意为此买了一个减光镜,就是ND滤镜。如果特别亮的话我就把这个滤镜堵在前面,就能够曝光10秒还得到清晰的照片。

  这是我到的一个食杂店。我拍摄10秒钟曝光这个照片没有告诉店主,她站在那里一直在说,哎呀,我们这个生意不好啊,旁边的工厂开始关了呀,开始裁员、倒闭,没人来买东西。屋子很冷,也没有烧炉子取暖。

  

 

  2016年9月伊春龙瀛/ 摄

  这是一个客运站。诸位想象一下北京的六里桥客运站。10秒钟曝光内,这里没有一个乘客去买票,只有一个人在那玩手机——10秒钟一动都不动地玩手机,你想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2016年9月伊春龙瀛/ 摄

  这些照片都是收缩城市伊春的面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原来是一个商场,两侧都是专卖店,这边卖个包那边卖个袜子。商场开不下去了,它们变成什么——多室一厅。一个被租或者占用的主人改成客厅,一个是厨房,之后有他的卧室,还可能有子女的的卧室。

  

 

  2016年9月伊春龙瀛/ 摄

  在收缩城市的伊春,一个商场改变成像住宅这样的功能,我们难以想象,对吧。当前中国房地产的形式这么多元,但是我们想象不到有这样的一种居住形式。

  当然唯一让我们感到活力的照片是晚上10点钟中心广场的车流,曝光了10秒钟,至少能看到四五部车。还是可以的。

  

 

  2016年9月伊春龙瀛/ 摄

  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陈荣辉老师的照片:收缩的城市,冰天雪地的伊春,冰冻的河上有这么多彩灯。白天的时候看着也是五颜六色的,晚上那就是五光十色了。这样的一个城市,这样一些塑造出来的人工的繁荣景观,意味无穷。

  

 

  2016年12月伊春陈荣辉/ 摄

  国内收缩城市的空间品质还不是比较差的,国外的一些收缩城市的公共空间有很多彻底破败的。

  

 

  资料图

  如果问哪个国家的街道最安全,我个人观点是中国的街道最安全。

  一个单身的女士她可以晚上走在北京不同的街道上,但是在美国布法罗的中心城我不相信她敢做类似的行动。布法罗这样的城市有很多公共空间的品质开始破败,当然还有底特律,大家更熟悉的一个城市。

  

 

  资料图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琢磨,我们中国的收缩城市的公共空间品质到底怎么样?什么是公共空间?就是街道、广场、公园、绿地。它的品质是在变好呢,还是在变差?是衰败呢,还是破败?

  上午我在我的大数据与城市规划课程上,就问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们,说衰败是什么意思,破败是什么意思。你们看,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就知道大概了。

  衰败表示一个过程,比如说一个人变得难看,这是一种衰败。破败指的是一个状态,比如变丑了。但是也有这样的一种人,她变美了,但是还不是足够美,她做了美容,她还是没有那么漂亮。类似的空间就是变好了但是还没有变得足够好。

  所以我们就用一些新型的技术方法来研究收缩城市的公共空间品质。我们做的工作是看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不是在变化。那你总得有历史的照片。类似于说一个人是不是在变漂亮,那总得知道你几年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然后对比一下。

  要研究城市的公共空间,我们用的是多个时间点的街景照片,有2013年的,有2015年的,或者最新的。我们特别要感谢腾讯这个公司,我这里不是做广告,他们不收政府一分钱,大公无私,把中国几乎每个城市街道差不多都拍了一遍,有的还拍了N遍,比如北京等大城市。

  

 

  资料图

  刚好,我们要研究的齐齐哈尔这个收缩城市,腾讯拍了两遍。

  我们做的工作很简单,首先一一地把齐齐哈尔的主要街道每隔几十米,从腾讯地图上采集每个点四个方向的2013和2015年的街景照片。

  

 

  资料图

  没有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工作我们只能问路边的老百姓,问他们三年前每个街道是什么样子,有没有这个垃圾桶,这个房子之前是什么颜色,有没有停车位,等等。有可能人家回复你说,哎呀,我这个记性不太好,记不得了。所以说多年的街景图片还是有好处的。 比如说我们发现有的原来是土路的地方变成了柏油路,有的原来是一个没有什么功能的房子,后来它开了浴池,即东北三大宝之一。

  我们研究的齐齐哈尔这个城市,就是人口在变少、统计局网站的GDP还在上升的城市。

  那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相对严谨的小研究,我们做了一个喜欢看报纸的老太太做的工作,或者小朋友做的工作:找不同。当然我们是把街道空间分解为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找不同。

  我们来看每一个街道上面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了一个路灯杆呢,还是真的多了一个垃圾桶?我们再看这种变化是不是发生了改善,是往好了变,还是往差了变?

  

 

  

 

  下面这些图里面的紫色的表示它变好。

  

 

  

 

  

 

  

 

  

 

  资料图

  你想,这个人口在流失的收缩城市,GDP有些许增长,大多数点位的空间品质是在改善的,只有少数的在变差。

  

 

  资料图

  这说明齐齐哈尔的收缩阶段还没有到达美国布法罗和底特律这样的程度。

  那么它变好了之后,空间品质就很好吗?也就是说既然没有发生衰败,那么有没有破败?

  破败是一个状态。比如说诸位应该都对你们的家乡有很多印象,你们的公共空间哪个街道品质怎么样,是不是一个破败的街道,每个人都很有感觉。当然我们也做过北京上海的对比,结果就不和你们说了,可以来搜索我们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都会对街道等公共空间说上几句,比如有的人会说,我觉得这个空间不好,有人说,我觉得这个空间没有设计感,有人说这个空间让我觉得失落。在我们稍微严谨一些的小研究中,我们找到了一些理论来支持我们,比如空间失序理论,就是Space Disorder。

  我们再结合中国的现实,说破败有很多种,漂亮可能都是一样,但是这个丑陋都是各有不同。有哪些不同呢?我们说有建筑物的墙皮的脱落,有沿街商业的关闭,牌匾破旧,或者是大门十年都没有重新刷一次油漆了。当然还有环境的绿化,比如杂草丛生,有很多垃圾桶,很多垃圾没人管。还有基础设施,比如路灯的灯杆都歪了。

  所以这个上面黑白照片展示的是没有发生破败的空间,彩色的表示空间发生了破败。

  

 

  

 

  资料图

  当然我们是第一步,我们先回答我们的空间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会研究这样的空间会不会导致犯罪率升高,会不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甚至是不是住在这样的空间周边喝酒都可能喝得多一些。

  当然最终我们发现大概20%的空间是破败的,虽然整体上在变好,但是没有变得足够好。

  最后我愿意说一下,我们做了这么多研究工作,当我把我们的研究工作说给一些政府官员,他们是如何来反馈的:不承认,或者排斥,拒绝一个城市被称为人口流失的城市或收缩城市。

  在国内城市化都是根深蒂固的——我们的城市必须要发展,我们的人口必须要增长,城市收缩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衰败的表征,至少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我要说的是在国际背景下,收缩还可以是一个中性词,收缩只是人少了。

  考虑到我是来自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者,我们除了关注如何识别和界定收缩城市外,还关注该怎么办,如何做针对收缩城市的规划。

  在城市规划业界,做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如果预测未来人口多了20万,一般能够对应着可以多出20平方公里的空间进行城市开发。然后规划师划定路网,制定空间布局,配置不同的功能,然后再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引入,还有所谓的规划实施的保障。总规多是如此步骤。

  总规中所预测的人口增长规模基本决定了这个城市以后能拿到多少土地资源合法地进行城市开发。所以说一般的城市做总规,我相信如果把未来的人口预测少了,你都很难拿到规划设计费。

  我们的规划还是增长的范式,180个收缩城市中,我们通过公开渠道找到了其中63个城市的总规材料,无一例外地人口都是被预测是增长的。上面的红色表示规划的未来人口增长率,蓝色表示过去几年人口的流失率。

  

 

  资料图

  这说明国内多数城市即便是收缩城市的规划人口都是增长的,甚至如果规划人口不增长,我们很多城市规划师都不擅长来编制规划。其实这并不是城市规划师的问题,比如城市规划专业的一些标准、技术规范等都是对应增长而非收缩的规划范式。所以几乎可以说目前的局面是收缩的城市,膨胀的规划。

  如果以后有规划院要招人的话,我给他出一道题:给你一个县城,人口过去10年少了20%,你给我做一个总规。我相信很多学生在学校学来的套路就很难适用了。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北京和上海最近公布的总规针对人口规模的新动向。所以我现在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捐赠,能够搞一个收缩城市方面的工作坊,比如招募100个规划设计的学生,让他们来到收缩城市做半个月的调研,再做收缩城市的规划设计,让他们熟悉收缩城市,并探索收缩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

  一些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不一定非得要人口增长,比如说现在日本就是紧凑城市的策略——首先他们承认收缩城市的存在,然后顺应收缩城市的特点,人口少了,少了我们有少的办法,而不是人口少了我们一定要把它扭转。

  比如日本福山这样一个城市,人口少了很多,最后政府做法很简单,就是把人归归堆,中心城以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受限,日常的服务都是在中心城里面或者轨道交通场站和交通枢纽周边。其实,最终还是要保证收缩城市内剩下来的人生活得正常有序。

  正如最近公布的北京和上海总规,我们相信城市规划最终一定是要回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这个层面上来,而不是壮美的规划蓝图。

  美国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提出了适应收缩城市的规划,即Planning for shrinkage。

  

 

  资料图

  但是我们国内还不太有,我相信国内未来的10年可能也会有一些改变。这是我之所以今天站在这儿要和诸位来做这样的呼吁,让更多的人看到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类城市:战胜收缩。他们首先承认人口少,但是他们不希望人口再继续少下来。德国的莱比锡就是这样的城市,政府做了一些动作,如把宝马、保时捷都引入,做了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在德国世界杯的时候还把莱比锡作为一个举办比赛的城市,人口近年来有所反弹。你想有一天我们在中国的某个收缩城市有这么大政策的推动是一个什么模式。

  

 

  资料图

  超脱一下,我个人突然有一个想法是开设一个咨询设计的机构,在我们做了这么多收缩城市的研究工作、看了那么多国外的案例后,何不将这个机构的工作定位于专门为收缩城市的城市规划与空间发展提供支持。

  这个机构还可以负责另一项更实体的业务,其实在美国的收缩城市这一工作非常有必要且受欢迎。我想这个业务诸位肯定是觉得非常之熟悉:拆迁。

  为什么呢?美国的拆迁是说,比如说我有一个财产,旁边那个房子没有人住了,草坪没有人打理,树木也开始把房子都盖上了,另外一个房子窗户又都破了。政府做的工作就是让留下来的人不至于感觉那么颓废,花有限的钱把那么多房子给拆了,变成绿化,变成公共的空间。

  随着未来收缩城市发展阶段的深入,部分城市的空置建筑也会越来越多。我相信这样的工作如果在国内搞应该还是蛮有前途的,只是我们传统的拆迁的模式稍微做一下具体内容上的替换。

  谢谢。

关于本站 | 招聘信息 | 网址导航 | 免责申明 | 意见反馈 | 投资者关系

本站郑重声明:华商在线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其原创性、真实性请自行核实,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华商在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号

本站常年法律服务:北京市智舟律师事务所

投稿邮箱:huashangzx@126.com

Copyright©华商在线 北京华商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