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产经

30天内3大业务开放 蚂蚁金服去“金”就“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24 19:13:41

   文/启明

  去年6月14日蚂蚁财富开放平台大会上,时任蚂蚁金服CEO的井贤栋公开宣布“蚂蚁金服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成熟一个开放一个。”不少人对此恐怕是将信将疑的。

  不过,这家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一步一个脚印,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的承诺。随着近期蚂蚁金服向保险行业开放定损宝2.0,以及两大“国民产品”余额宝和花呗先后宣布向金融机构开放,蚂蚁金服旗下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实现了开放。这些产品背后,蚂蚁金服做好科技的部分,而金融的部分则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

  巧合的是,从2003年支付宝诞生到如今蚂蚁金服用实际行动再次表明自己科技公司的定位和布局,正好经过了16年。16岁恰恰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并学会跟社会相处的开始。

  被误解的“金服”

  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今年以来,国内众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都纷纷表态选择“科技”而非“金融”。而早在去年3月,蚂蚁金服就再次强调“未来会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

  “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在特定场合的一句讲话曾让无数人确信,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就是要自己做一家金融机构。

  “很多人以为,蚂蚁金服,里面有一个‘金’字,就代表是一家金融机构。”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表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叫蚂蚁金服而不是蚂蚁金融,是因为重点在‘服’上。”

  2013年3月,蚂蚁金服的前身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成立时,马云明确表示,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金融公司,但中国缺一家真正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公司。

  井贤栋在蚂蚁金服成立时,进一步描摹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态:在整个蚂蚁金服的业务体系中,支付、理财、融资、保险等业务板块仅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真正支撑这些业务的则是水面之下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底层平台,“蚂蚁金服的战略就是要开放这些底层平台,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生态。”

  “试验田”里趟出来的科技

  “水面上”的金融业务场景创造,扎实锻炼了“水面下”的金融科技。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蚂蚁金服“不得已”的选择。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令金融机构都有极高的风险敏感度,在应用新技术方面相对比较谨慎,几乎很少有机构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希望应用的技术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想要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创新,蚂蚁金服只能自己在“试验田”里趟出条路来。

  南京银行就是这样选中蚂蚁金融云作为自己搭建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合作伙伴。南京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李勇介绍,2年前,南京银行决定要做互联网金融平台,并在国内开始寻求国产化的解决方案。“蚂蚁金服的技术已经在支付宝、网商银行等金融业务场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经历过双11海量用户的考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在金融领域,任何一个技术或平台能力要具备开放的条件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15年秋天,蚂蚁金服陆续上线了基于移动端的蚂蚁聚宝(即现在的“蚂蚁财富”)、蚂蚁保险平台。这样的平台能力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支付宝尝试在塞班和Windows Mobile的系统上推出手机客户端软件。

  自去年以来,蚂蚁金服又陆续向基金行业开放自运营平台“财富号”,向保险行业开放“车险分”、“定损宝”,将包括自己最新的AI(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各项能力开放给行业。

  算上这个月对外开放的两大“国民产品”余额宝和花呗,到目前为止,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包括支付、理财、保险、小微企业金融、农村金融、消费信贷等在内的所有金融产品,都已经实现了与金融机构的开放合作。

  与蚂蚁开放合作的金融机构,正陆续感受着科技带来的变化。国泰基金电商负责人李静姝表示,以往基金公司做电商,还是偏重于互联网代销平台和自有直销平台。从蚂蚁财富号开始后,是偏重于开放路线,金融机构可以深度参与用户教育、成长再到销售的全过程。

  “用户会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 华夏基金副总裁李一梅欣喜地发现,“用户的反馈都能在数据上体现,如今我们充分感受到数据驱动的力量,用数据结果来优化自己的产品,运营,甚至决策,这是从未有过的。我们不仅重新认识了人和服务如何链接,还搭上了智能运营的快车。”

  2017年,中国人保健康与蚂蚁金服合作,直接触达海量用户给他们带来巨大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系统被海量用户涌入压垮了。于是,人保健康向蚂蚁寻求技术解决方案。今年4月18日,人保健康新一代的电商平台正式上线。

  据人保健康方面介绍,新系统成功引入成熟的金融级分布式交易架构,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架构进行了全面更新换代,出单能力由每秒0.2单提升到每秒1000单,达到了国内人身险领域的顶尖水平,可为其电子商务各项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新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廖岷曾撰文表示,“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必须依靠金融科技手段——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并购,或者和新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事实上,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相反存在着很大的合作共赢空间。”这似乎正成为业界的真实走向。

  蚂蚁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随着蚂蚁金服旗下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实现了开放,外界的关注点顺势转向了下一场:蚂蚁金服的未来会怎样发展。

  从蚂蚁金服近期一系列的开放动作可以看到,在通过金融业务创新试验之后,其背后的科技能力形成了与金融机构的互补,是希望通过开放合作达成服务更多小微群体的愿景,以及将区块链等最新的技术应用普惠实践中。

  事实上,普惠金融市场仍有巨大的空间。以理财市场为例,2018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理财规划师白皮书》提到,中国理财市场规模超过百万亿元,未来理财客户群体将明显扩大,理财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

  就在本月初,支付宝宣布推出“码商成长计划”时透露,码商的潜在数量接近1亿,他们正通过二维码实现数字化经营升级,这部分小商家理财、贷款、保险等金融需求等待满足,这是摆在蚂蚁金服和合作金融机构面前的机会。

  而蚂蚁金服开放的技术能力,远不止在金融领域发挥作用。笔者还了解到,2015年9月,蚂蚁金服就宣布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将平台、数据、技术方面的能力全面对外开放,目标成为整个中国社会“互联网+”升级的助推器。比如在出行、医疗等商业领域,蚂蚁金服就在持续助力行业的转型升级。

  以出行领域为例,2016年到2017年,国内已有50多个城市实现了支付宝扫码乘公交,完成了智慧交通的第一步。这背后,包括云计算、地图导航、办公协同等能力都将被整合起来服务公交地铁领域,比移动支付更大的故事也已经加速展开,帮助公共交通行业从“连接”到“融合”、实现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升级。

  在医疗领域,支付宝此前就已经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帮助全国近3000家医院实现了互联网化。就在本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与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芝麻信用、花呗合作实现“先看病后付费”,而成为浙江首家“信用医院”。据院长王伟林介绍,信用医院模式能够为患者节省60%的就诊时间,未来还将引入刷脸技术以进一步节省医疗流程的时间。

  走出金融,一个更大的数字中国的蓝图,其实足够千百个“蚂蚁”去尽情挥洒和书写了。

关于本站 | 招聘信息 | 网址导航 | 免责申明 | 意见反馈 | 投资者关系

本站郑重声明:华商在线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其原创性、真实性请自行核实,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华商在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号

本站常年法律服务:北京市智舟律师事务所

投稿邮箱:huashangzx@126.com

Copyright©华商在线 北京华商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