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产经

海财经大学产经智库|专家支招新时代“上海制造”路在何方?

来源:解放牛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26 20:49:29

   动能,一方面是在传统中寻找新动能,围绕+互联网、+AI、+大数据,做到“有中生优”;另一方面要“无中生有”,从当今科技革命中去寻找新动能。新优势,就是要形成上海制造的竞争优势,比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产业集群优势,同时发挥上海产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丰富、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的综合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月21日,“上海制造”战略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主办单位为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单位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官员50余人与会,并就新时代“上海制造”再出发,发表真知灼见。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在致辞中指出,上海财经大学历来重视智库建设,在上海营改增、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贸区建设中,上财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做了大量课题研究。还有上海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接上海产业发展,开展相关研究。新时代,李强书记提出打造上海四大品牌,其中“上海制造”这张牌怎么打,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市大调研,我们的专家学者和行政主管机关领导需要提出更多的思考和思路。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吴金城在发言中指出,上海市经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在加快上海制造品牌打造方面,聚焦新时代新制造新动能新优势做“文章”。新时代就是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重新定位上海制造新的历史方位;新制造就是要面向高精尖,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新动能,一方面是在传统中寻找新动能,围绕+互联网、+AI、+大数据,做到“有中生优”;另一方面要“无中生有”,从当今科技革命中去寻找新动能。新优势,就是要形成上海制造的竞争优势,比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产业集群优势,同时发挥上海产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丰富、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的综合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认为,上海的制造业地位与上海在全球的地位,与上海在全国的地位有关。上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业的崛起与当时世界产业转移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工业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改革开放后,上海工业转移到重化工业。上海制造不能不考虑上海这座城市经济结构的特殊情况。同时也要看到上海发展制造业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一是数量大质量高的劳动力人才供应。二是有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如医疗教育服务等。三是上海是一个制造业滩头阵地。四是上海制造业门类齐全有配套集成优势。五是上海人文环境从商环境契约精神等,也是一个优势。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商务成本也是一种筛选机制。未来上海制造产业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1,高复杂度制造;2,高度集成制造;3,进口替代制造。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戴柳认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我们要清晰知道上海制造的长板、短板与底板。补短板是大家的共识,李强书记特别强调上海长板要长,其实上海有不少长板,只是长板没有显现出来。2017年上海制造业当中,汽车总产值增长了19.1%,接近20%,汽车、电子和医药生物是201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还有智能机器人,2017年机器人制造业产值翻了一番,史无前例。上海在补好短板的同时,能不能让长板更长,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秦丽萍认为,上海制造要注意国际上的一个趋势,就是硬件的软件化。软件和硬件也要融合发展,要让机器学会思考,让数据能够说话,不断增强竞争力。美国目前正在抢占新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实现智能机器、软件、服务和人相互之间的全面连接。这几年美国生产的拖拉机,耕过地以后就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如土壤的化学元素、土壤结构成分是什么,是否需要施肥,施什么肥,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什么时候需要浇水,种什么农作物效率最高等等。还有美国的GE公司,在航空发动机上装上传感器,让产品产生数据,让数据显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了资产的效率。目前GE公司放弃了部分传统的核心业务,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上海市统计局副局长李炜认为,要进一步找准打响上海制造的突破口,对标国际的最高标准,国内的最好水平,实现三个突破:一是要在质量上有所突破;二是在创新驱动上有所突破;三是在制造空间上进一步突破。现在上海制造的立足点是郊区和园区,是否可以抓住长三角合作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进一步拓展上海制造空间的关键。

  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马静认为,上海制造不应仅仅强调规模,更要强调上海制造业的实力、影响力、竞争力。上海制造业本身的内涵,更强更优才是我们的方向,规模大不仅仅是我们的方向。因为空间是有限的,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到更强更优,哪怕小也不要紧,做到全球第一,也是代表上海制造业的未来方向。

  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蔡小庆认为,这一轮的数字化经济的浪潮,和之前的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更多靠商业模式,最后是互联网流量。这一轮仅仅靠商业模式不行,这一轮数字化转型,更重要是靠核心技术的推动。大企业持续创新是很不容易的。现在世界五百强,以往的制造业常客都在后退出局。时代已经变了。如果不重视数字经济的话,死抱着原来制造业理论肯定是不行的。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院长徐洪海认为,要把上海的优势传统制造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智能制造要提供智能产品,转型升级是更好满足生活需要、满足老百姓实际需求。产能过剩是指传统的产品中没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是稀缺的智能化产品。上海制造要从这个方面深耕细作。

  上海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晗提出关于产业园区亩产成本的问题。能不能以人才密集水平考核园区效能?单位面积有多少高端人才,可能是支撑国际化大都市、支撑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考量依据之一。也许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并重的考核方式,才是一个比较科学的选择。

关于本站 | 招聘信息 | 网址导航 | 免责申明 | 意见反馈 | 投资者关系

本站郑重声明:华商在线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其原创性、真实性请自行核实,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华商在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号

本站常年法律服务:北京市智舟律师事务所

投稿邮箱:huashangzx@126.com

Copyright©华商在线 北京华商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