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起,一往而生——汤显祖死生爱情梦《牡丹亭》
不知所起,一往而生——汤显祖死生爱情梦《牡丹亭》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擅借梦入境。《南柯记》《邯郸记》冷眼刺破世间百态,《紫钗记》《牡丹亭》温柔展现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可见,在汤显祖心中,权、势、财、位皆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可转瞬即逝。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不值得为它们倾尽有限的生命。唯有生离和死别都阻隔不了的爱情才是人间仅存的那一点光和暖。
《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对于芸芸众生而言,生死乃大事,几乎没有人能够抛却生死的去做一件事,更何况是摒弃生死去追求多变的感情。但杜丽娘就因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了。作者叹道: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这种骇人听闻的故事,有人会信吗?有的。早在《搜神后传》中就有人鬼相恋的故事。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之女早丧,葬于城北。继任太守之子子长夜梦一女来会,心相爱乐,遂梦中结为夫妻。后李仲文遣家婢拜访太守家眷,在子长床下瞥见故去小姐一履,大为惊骇。两家发棺查验,发现“女体已生肉,姿颜如故,右脚有履,左脚无也”。但因发棺破坏了李氏女更生(复生)的过程,李女当即死去,肉烂不得生,两下无话只能永别。
这也是一个将爱情与生死羁绊在一起的故事,遗憾在两家没有超越世俗的胆量,最终还是没能让有情人成为眷属。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孤例,魏晋时期志怪小说异军突起,为世人勾画了千万种人世难解难遇的奇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家们将着笔之力从奇说怪谈中的怪转移到了奇情异趣中的情上来了。无论是《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复生,还是后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与人产生深情的狐妖花怪,都显得比人间真实存在的爱情要更真挚更纯粹。
时光不停流转,当代的爱情早已不是婚姻制度的附属,人们有了更广阔的自由去追逐爱情,却也横生出许多伎俩,来暗自比较付出与收获,来想方设法捆绑和挣脱,在完全交付对方之前考虑大难临头各自飞时的对策。愿还有人笃信情之所至,愿爱情始终纯净透明,愿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
[艺术视窗]
钱选花鸟画作品
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画学极杂: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
作品1
钱选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作品2
作品3
作品4
作品5
[史林漫谈]
攻占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The Fall of Bastille),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在200多年前的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监狱,名叫巴士底狱。巴士底狱高100英尺,有8个塔楼,上面架着15门大炮。凡是胆敢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人,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1789年7月12日,巴黎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支持制宪议会。次日,手执武器的人群与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国王雇佣军展开战斗,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到14日的早晨,巴黎人民基本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手里。
“到巴士底狱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向起义者开火。冲在前面的起义战士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还击。
他们没有大炮,只有从各处寻来的一些旧炮。他们没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然而,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
几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这时候,从阵地后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守军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起义群众冲了进去,解放了被关押的七名囚犯。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
首页推荐
热门推荐
图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