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达人”进江西师大 以诗会友传递华夏古典文明
诗词是一种艺术,仄平起伏却韵味十足,言简意赅却语短情长。由诗词便延续成了一种习惯,思乡望明月,孤寂看飞鸿。
诗词是一种艺术,仄平起伏却韵味十足,言简意赅却语短情长。由诗词便延续成了一种习惯,思乡望明月,孤寂看飞鸿。古往今来,我们读的最美的也是中国诗词。11月23日晚7时,由江西师范大学和中国联通阅读运营中心联合举办的“沃名家阅读,青春开讲啦”活动在该校音乐艺术广场学术报告厅内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嘉宾郦波做客《青春开讲啦》栏目,同该校师生、企业代表嘉宾共计600余人共话诗词人生。
郦波老师倾情讲解校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菲菲 摄
活动在紧张激烈的“点字成诗”比赛中拉开了序幕,这个游戏十分考验选手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是对参与者诗词储备量的考量。不过选手们表现都十分出色,面对混乱编排的文字,江西师大学生与慕名而来“小诗迷”反应灵敏,迅速摆脱干扰组成了正确的诗句。答题过程中,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对于“海日生残夜”脱口而出,令人钦佩。随后在接受采访时小女孩告诉记者:“我很早就开始背古诗了,我特别喜欢古诗。”
郦波老师和同学互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菲菲 摄
“她原来就喜欢看那个诗词大会,然后也看过郦波老师的点评,对这种节目也很感兴趣,然后我就带她来提升一下,获得一点文化的滋养,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她愿意去读,我觉得挺好的。”陪小女孩一同来看诗词大会的母亲这样说。
讲座正式开始,郦波教授以校训的演变为起点瞬间拉近与师大学子的距离。从白鹿洞书院时期的“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到现在的“静思笃行,持中秉正”,校训的诗意解读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由“静思”过渡到《静夜思》,衔接十分自然顺畅。郦波教授提到,从最初的“床前看月光”到如今的“床前明月光”,中国人对诗意追求从未间断过,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而谈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时,他说:“旅行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灵魂与山水的灵魂相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当今这个信息碎片化、低头族纵横的时代,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之声似乎已经寥寥无几。我们应该在诗词中体会精神的自我,重新找到自我的境界灵魂,向内找到自我的境界”。
进入问答环节,郦波通过古人在诗词中描绘的人生体验与自身的真实经历解读诗词,让同学对人生境界产生新的认识,直面青春的迷茫与孤独。在谈到自己的字与号时,他解释了字与号的来源,并拿出苏东坡的取名作为了例子。他建议有兴趣的大学生应该积极为自己取字和号,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应该要得到保护与发扬。
在被问及关于中国诗词的音韵问题时,郦波老师则坦言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关于诗歌的发音是应该适应需求的,不用为了押韵而使用不合乎意境的诗词发音,诗词的终极归宿是其背后鲜活的灵魂。
“我之前看过《百家讲坛》和《中国诗词大会》,对郦波老师也有所了解,今日一见,我觉得他真的是不负盛名,实至名归。”一位研究生听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郦波老师,一位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学者,可以说是“遗世而独立,君子世无双”。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江西师大的学子,同样也感染过全国观众。在他独具一格的解读下,从懵懂少年到耄耋老人,被中华历史与诗歌所折服的人数不胜数。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辉煌的的篇章之一,传递华夏古典文明是每一个青年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页推荐
热门推荐
图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