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新课标呼应新时代
1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历经4年的严苛修订,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新课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与时代发展关联密切,思想性、科学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严格把控修订过程
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对此次修订全过程进行了介绍。
郑富芝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先后形成20余份、500多万字的专题报告。
在具体修订过程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立修订组,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过程中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了16次全体会议,集中研讨。
党的十九大之后,结合各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修订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
郑富芝强调,各地和学校在贯彻实施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时,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反映新时代要求的改革方向,协调好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关系。
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语文课标最为突出,传统文化的内容呈现出分量更多、内容更全、要求更高的特点。
语文课内阅读篇目中,明确规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同时,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适当降低必修难度
启用新课标后,高中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这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回应,在课程容量和最低学分标准方面,新课标与2003年确定的课标保持一致,高中阶段学制仍为3年,每年52周,学生在3年期间至少修满144个学分才能毕业,学习容量不变。
但新课标对课程类别进行了调整,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在难度设置方面,王湛表示,“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必须强化共同基础。”因此,在共同必修部分要保证所有学生在接受学习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新课标适当地降低了必修难度。
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又要考虑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王湛进一步指出,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部分,难度要求要高一些,以满足学生升学、自我发展的不同要求。
首页推荐
热门推荐
图集
点击排行